1. 首页 >> 百科知识

(想要水稻高产应该怎么施肥最合适)水稻的施肥与管理

根据每种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效应,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方法。下面就来看看水稻标准化施肥的技巧吧!

水稻施肥原理1。根据各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效应实施平衡施肥,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根据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

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平衡施肥。

2、实施有机肥无害化农民自产的有机肥必须进行腐熟发酵、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虫卵和杂草种子。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城市垃圾和污泥以及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农家肥。

3、实施无机肥复合和专用肥料种类应符合肥料质量标准规定的肥料品种和质量要求,尽量选择有机-无机复合肥和各种农作物专用复合肥。

水稻标准化施肥技术:复施基肥、早分蘖肥、巧用肥、补施粮肥。施肥量以氮肥施用量为准,磷钾肥用量以氮磷钾配比法确定。每公顷施尿素225 ~ 300公斤,确定氮肥用量后,按氮:磷:钾= 1: 0.5: 0.3 ~ 0.5的比例确定磷钾肥用量。

1.准备苗床土壤。每平方米床土施入10 ~ 15公斤优质腐熟农用肥料和0.125公斤壮苗营养剂,与配制好的筛床土混合均匀。床土厚约10厘米,PH值为4.5 ~ 5.5。

2.苗床追肥苗2.5叶期发现脱肥时,用每平方米100倍稀释液1.5g ~ 2g硫酸铵和0.25g硫酸锌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出苗前6天,每平方米喷施磷酸二铵150克,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3.本田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吨,结合干耙土地;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12.5 ~ 150公斤,硫酸钾75公斤,结合水全层施。

4.追肥水稻追肥原则:分蘖肥满,穗肥稳,粒肥径。

分蘖肥移栽后至分蘖前,每公顷施尿素50 ~ 75公斤。

拔节初期施穗肥,每公顷施尿素50-7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增施钾肥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早熟,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抽穗前施粒肥,每公顷施尿素15 ~ 22.5公斤。虽然抽穗后吸氮量减少,但如果土壤供氮不足,叶片的光合效率会降低,适当追肥可以防止根系和叶片早衰。

如基肥不施锌肥,可用硫酸锌50 ~ 100克制成0.2%水溶液,在分蘖期叶面补施。用含硅硒的液体肥料叶面喷施,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早熟,改善水稻的适口性和营养品质,提高商品价值。齐穗初期喷施0.2% ~ 0.3%的磷酸二氢钾等液肥,可延长功能叶成活率,加快籽粒灌浆速度,降低空颖壳率,增加千粒重,对防止延迟冷害有一定作用。

水稻施肥注意四点:一是注意施足有机肥。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能改善土壤通气性、吸肥性和保水性,促进水稻植株稳定生长,获得高产优质。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30-mdash腐熟土杂肥;40吨,或饼肥30 & mdash40公斤,40-mdash;50个负载。

第二,要注意控制氮肥。水稻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会导致无效分离增加,返青、倒伏、病虫害加重,还会导致空粒多,结实率降低,影响水稻产量。氮肥主要用作追肥。第一次尿素6-mdash;7 kg,第二次插入后13-mdash;15天结合翻耕,每亩施尿素4-mdash;5公斤,才能做出结实的分蘖。中期要注意排水控肥,二、三类长势差的苗酌情只施一些平衡肥,3-mdash;四公斤。

第三,要注意磷钾肥的施用。磷钾肥能增强植物活力,促进养分合成和运输,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能期,使籽粒饱满丰满,增加产量。磷肥是最好的底肥,钾肥是最好的追肥。有机肥充足的田地,每亩基地施20-mdash磷肥;40公斤,3.5 & mdash氯化钾可在分蘖前每亩追肥;五公斤。水稻后期喷施多元素花果国能博士,可促进籽粒灌浆结实。在抽穗开花后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每次每亩施用50-mdash的磷钾肥;100克,50-mdash;晚上喷60斤。

第四,要注意增加微肥的施用。锌肥和硅肥不仅能改善水稻根系供氧,增强水稻植株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还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成穗率;还能促进大穗多粒,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增加水稻产量。

在水稻优化配方施肥中,人们往往非常重视氮、磷、钾等元素的配合施用,而忽视了硅、锌等元素的施用。

事实上,水稻是一种吸收更多硅的作物。一般其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大米中硅酸的含量大约是氮的10倍,磷的20倍。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杆细长无力,容易倒伏和发病。前期缺硅会减少水稻的穗数,后期缺硅会减少小穗数,不能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水稻施用硅肥可以增强水稻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改善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一般可增产10%以上,改善稻米品质。特别是在新改良稻田、冷浸田、酸性土壤,水稻施用硅肥效果更明显。

大米对锌非常敏感。缺锌会导致出叶缓慢,新叶短而窄,叶色苍白,尤其是基部中脉附近。严重的植株明显矮化,很少分蘖,田间表现往往参差不齐。水稻植株的根老了,呈褐色,抽穗期出现"不要采花"一般会减产10-30%,严重的甚至会毁田。大面积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锌后,水稻株高、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空颖壳率降低,一般增产15%以上。特别是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冷浸田、新改良水田施用锌肥更为明显。

1.硅肥施用:含钙镁的硅酸盐作为硅肥,施基肥时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每亩施用量为有效硅1公斤。

2.锌肥施用:一般推荐用硫酸锌作基肥,每亩施用1公斤硫酸锌(1亩= 1/15公顷),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也可用于根部施肥、中后期土壤追肥和种子处理。根外一般用0.3%硫酸锌溶液追肥,后期用硫酸锌500克左右,均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或分蘖末期进行。种子处理可用0.1%硫酸锌溶液浸泡水稻种子24小时。

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根据为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瘟和粒瘟。

苗枯病:基部灰黑色,上部褐色,蜷曲死亡。湿度大时,患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整个生长期可发生叶枯病。分蘖期至拔节期的危害更严重。

温疫:稻节上出现褐色斑点,然后逐渐向节周围扩散,使患病部位变黑,易折断。它发生早,形成一个枯萎的耳朵。只发生在一边,导致茎弯曲。

耳颈瘟:最初形成褐色斑点,蔓延后使耳颈变成褐色,还会造成枯萎的白耳。晚发导致谷。枝或穗轴的损伤导致小穗不结果。

稻瘟病: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点,可使大米变黑。有些颖壳无症状,颖壳焦黄,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科学排灌;休息前2 ~ 3天,每亩用20克海藻酸碘与75 ~ 100毫升40%富士1号乳油或100克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混合,加水50 ~ 75公斤,每隔7 ~ 10天喷一次。

2.水稻白叶枯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鞘。开始时叶缘产生半透明的黄色斑点,随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浪状黄绿色或灰绿色斑点;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几天后,病灶变成灰色,向内卷曲。空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潮湿浑浊的水滴或蜜黄色的菌胶,干燥后形成坚硬的颗粒,容易脱落。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用50倍的1%中生霉素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消毒;培育无病壮苗;移栽前7-10天,每亩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与500倍赛赛碘藻酸盐混合喷施。受淹的稻田要及时喷洒海藻酸碘,保护大风大雨后的秧苗。

3.稻纹枯病

症状:叶鞘产生深绿色水浸模糊斑,边缘模糊,然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情严重时,几个病斑合并形成严重病斑,为不规则云纹斑,常使叶片变黄死亡;叶子快上来的时候,病斑是污绿色的,叶子腐烂的也快。茎秆受损时往往无法抽穗,高温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白粉病。

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氮肥不能偏施,磷钾肥要多施;合理密植,合理灌溉,浅水灌溉,适度晒太阳,降低田间湿度;在接近成熟期前,用30%菌核净WP 800~1 000倍液与赛赛海藻酸碘混合喷洒3 ~ 4次。

4.稻壳斑点病

症状:芽期种子受损,芽鞘变褐色,芽未拔出,子叶死亡。苗期叶片和叶鞘发病时,病斑扩展成条状,多病斑后幼苗死亡。成株感染的叶片边缘呈褐色,严重时变成不规则的大斑。病叶从叶尖向内枯萎,呈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霉。叶鞘被病水染过,然后中央变成不规则的大灰棕色斑点。穗颈和枝黑褐色,导致穗枯萎。受感染的谷粒呈灰黑色,并蔓延至整个谷粒,导致皮肤发炎。气候潮湿时,病害长出一层黑丝绒。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增加土土比例,避免偏施氮肥;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配1000倍液,可喷洒多种元素。

5.水稻条纹病

症状:水稻生长初期,心叶和心叶下的第一片叶出现褪色的黄色条纹,然后逐渐扩展为不规则的黄色长条纹,心叶扭曲或死亡,形成"假死心"最后整株都死了;水稻生长后期,旗叶和旗叶鞘由绿变黄或黄白色,病穗往往被叶鞘紧紧包裹,难以拔出,成为死穗,使水稻无法正常结实,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翻耕种植,减少灰飞虱越冬数量;清除路边和沟田的杂草;选择抗病品种;增加施用Defor滴灌冲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本田苗期和前期,每亩喷施50%灭多威1000倍液50公斤或2%叶蝉粉2公斤。

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有时危害叶鞘。病变发生在叶脉之间,起初是深绿色的涝斑。展开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深绿色条纹,对光透明,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变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黄色的真菌脓,干燥后呈黄色树状颗粒。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50%代森铵配500-600倍液可在抽穗期喷施多元素,7天后再施1次。

7、水稻恶苗病

症状: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苗颜色黄绿色,比健康苗高瘦,叶片狭长,根系不发达。

病害特征:病原菌在病稻草上越冬或种子本身携带病菌,成为初侵染源。病原体从伤口渗入幼苗茎的基部,并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控制方法:1。选择无病品种,避免种子滞留在病田及其附近田地;2.种子消毒,可用多菌灵、全百克、强氯精等处理。关键是消毒;3.如果发现病株,立即拔掉。

8.稻曲病

危害个别谷粒,最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并逐渐增多,使内外颖片张开,露出淡黄色块,即病菌的孢子座。

控制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纹枯病;3.结合纹枯病的防治,从收获期到成熟期喷施井冈霉素3 ~ 4次。

9.水稻叶鞘腐烂病

症状(1)叶片:叶鞘腐烂多发生在水稻孕穗期剑叶的叶鞘上。损伤初期症状为暗褐色斑点,边缘模糊,后面的小斑点聚集成云纹状斑点,似虎斑;病变继续蔓延到叶鞘的大部分。

(2)穗:叶鞘中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死亡,成为死孕穗;较轻的在脖子周围是半头。潮湿时,病部感染白粉病,旗叶鞘剥开时可见菌丝和白粉病,是该病的病原。

防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必要时喷洒50%苯菌灵WP 1 500倍液,混配赛生海藻酸碘。每15天喷一次,连续喷1 ~ 2次。

10、水稻烂秧

烂苗统称烂籽、烂芽、死苗。一种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是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烂苗。

(1)生理性烂苗: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变黑腐烂,即烂种;在根之前,芽磕磕绊绊,黑头黑根,甚至腐烂死亡,就是烂芽。幼苗2-3片叶死亡,即死苗。

(2)传染性烂苗

(1)青枯型的死苗,病株起初在尖端停止吐水,然后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再下叶在水中迅速萎蔫,直至全株灰绿色死亡;患病植物的根系颜色深,根毛少。

(2)枯黄型枯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从叶尖到基部逐渐变黄,从上部叶片向心叶蔓延,最后在植株基部褐变软化,直至全株变黄棕色而死亡;病株根系较暗,根毛少,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择良种,消毒;适时抢晴天播种;施迪福滴灌施肥,增施磷肥;科学管理水分,控制温差:芽期苗床要保持湿润,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当幼苗叶片从一片心到三片叶,叶片在田间不吐絮或零星翻滚时,可喷施50%迪克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如果病情严重,可适当增加剂量。

11、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症状:叶片的病斑起初是一个褐色的小涝斑,后来逐渐扩大,后期病斑中心变成灰褐色,叶片局部坏死。伤叶鞘多发生在推荐叶鞘上,起初为短红色条带,后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为灰褐色坏死。剥开的叶鞘茎上有深褐色条纹。抽穗前,旗叶鞘病重,经常不能抽穗。

防治方法:在台风、暴雨前或后,每亩用70%叶枯净(又名杀枯净)胶悬剂500倍与赛生藻酸碘混合,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喷洒一次,特别是淹水田。一般7-10天喷一次,早发两次,晚发一次。

12、稻曲病

症状:苗期叶尖出现淡黄色失绿斑,逐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黄化花叶,然后全叶变黄,垂直卷起,枯萎下垂。植株矮小,不分蘖,根短。分蘖后的病害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拔节后抽穗开始晚,穗行小,座果差。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并消毒,加强种子检疫;水旱轮作;增加灌溉的途径是增加土比,氮肥不偏;选用25%三唑酮WP 1 000倍液对郭华博士果能进行多元素混合,在生产田间初花期、盛花期、灌浆期进行一次药剂防治。母本脱粒后,大部分病粒变成下沉气流,所以这些下沉气流要一起燃烧。

13.水稻矮缩病

症状:主要对谷物有害。感染后的粮食,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和正常的粮食没什么区别,到了发病中后期就表现出症状了。有三种症状:

粒色正常,颖片自然开裂,露出黑色颗粒,手压较轻。遇雨潮湿,颗粒破碎严重,散生黑色粉末状厚垣孢子。粒色正常,外颖背线靠近颖壳开裂,呈红色或白色舌状,颖壳粘附黑粉。纹路呈深绿色,看起来像绿色纹路,不开裂,用手捏起来手感柔软,用清水浸泡会变黑。

防治方法:成片种植和采收,适时防治黑尾叶蝉。消灭马利筋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积极防控毒虫。

猜你喜欢:

1.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2.中稻种植方法

3.水稻如何施肥?

4.如何让水稻高产?

5.水稻什么时候施肥?

6.水稻什么时候施叶面肥最好?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